06 解构构图
基础构图
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》中有三句话:
-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(有时也称之为题材)
- 拍照片前,是什么想法或冲动让我们按下快门呢,我们此时表达的源泉不管是什么,有就够了
-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
- 引导观看者视线看向被摄主体 [ TODO 如何引导待理解 ]
-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
- 做减法,去掉多余的元素,突出主体
摄影是一门艺术,音乐、美术、编程等等也是艺术。拿写代码举例,实现一个功能可以拿很多种语言写,C,Go,Python,TS,Java 等等,每个人喜好和擅长不一样,国内开发大多用 Java,但是能说用 Rust 冷门语言写就不对吗,显然不能。只能说根据具体场景分析技术选型使用哪种语言更适合。同样用同一种语言编码,不同人实现同一功能那代码肯定写得也不一样,最后都能跑,能说别人跑的好好的代码不对吗,最多 code review 看看代码设计实现的具体细节,看看哪个实现得更优雅,当然这个 review 环节也是相当主观。
针对构图是否适合,需要用上面三点核心要义去校验理解
构图方法的使用上也可以组合使用,是否可以类比编程中的设计模式呢,比如实现一个功能,可能会用到多个设计模式。每种设计模式之间本身没有高低之分,只有是否可以使用,是否使用得当,是否使用优雅。不过感觉是不是有点不同,编程过程设计模式这个是可以不使用的,就类似写作文不是必须使用修辞手法或什么高级语法,设计模式不能为了用而用,无脑或者刻意堆砌就过度设计了,虽然可能代码看起来可能很高级,但后续维护心智负担就会太重了。但是摄影这里的构图方法的使用,怎么理解呢 [ TODO 一下 ]
三分法构图
又称井字构图法,由黄金螺线构图法则演化而来。(黄金螺线构图适用于长宽比 16:9 的画面中,影视作品较多出现)
视觉焦点
- 画面中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
- 线线交点
若画面中主题和视觉焦点相结合,即成为画面中的重点
居中构图
是一种最工整的布局方式,如适合于严肃的人物肖像照片(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比较大)
对称构图
1. 镜面对称
常见于各种反射面,如水面倒影
反射镜面不一定是天然形成,也可以人工制造,如手动倒点水
2. 元素对称
画面中有一条参考线,参考线两侧有互相呼应的形状,可以带来一种和谐美感
对角线构图
对角线构图中元素不需要互相呼应,需要建立对立关系
寻找画面中的对角线很重要,通常在存在两个画面主体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构图方式
引导线构图
引导线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,对于画面中的元素带来一种分区预览的感觉,体验感触更加丰富,可以表达出更多的意境?
进阶构图
前景
一张照片虽然物理层面看是二维的,但看到里面的内容时,我们会去观察主体和背景
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,是美好的,带来了空间感
加入前景后,空间感就更上一层楼,即整体的画面空间变成前景、主体和背景
前景除了提高空间感,还可以用来做减法,简化画面,比如用来遮挡一些不必要在画面中出现的景物
前景甚至可以和画面中的主体产生互动 [ TODO 待理解 ],但要自然,始终铭记不能喧宾夺主
寻找画框
尽可能地使用生活中的框,即把被摄主体框在里面
前面提到的前景可以塑造空间感,框式构图类似,可以构造多框世界,达到丰富画面层次效果
此外还可以简化画面,让画面干净整洁
常见的画框有门窗等
明暗构图
画面中的色彩可以作为构图的原料,如合适的黑白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和谐更有触感
质感构图
构图技巧服务于视觉,但是一些触感等感官因素也可以让观看者更好的代入更好的去感受,画面的组成物质即是构成感受的材料...好玄学...
重复构图
重复可以起到强调作用,但需要注意重心和非重心